城乡建设 http://zcjg.org.cn/list.asp?classid=23 zh-cn Rss Generator By sdcms web 2.3 免费版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实施 http://zcjg.org.cn/show.asp?id=175      经国务院同意,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这是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针对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存在的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发展不均衡、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目标、规划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作为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树立城市系统思维的要求的同时,改变了以往按专业分别编制规划的做法,对市政基础设施各专业进行系统集成,既强调各专业系统内的统筹,又考虑各专业系统间的协调,从而整体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的增量提效,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城市看海、垃圾围城等各类“城市病”。

  《规划》提出,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支撑“十三五”时期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树立城市系统思维,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加快补齐短板,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市政基础设施的增量、提质、增效,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规划》要求,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基本民生需求充分保障、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智慧引领转型发展、城市承载能力全面增强等,提出了24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指标。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12项任务,分别为:加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居民出行高效便捷;有序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构建供水安全多级屏障,全流程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建立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优化供气供热系统建设,提高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升垃圾资源利用水平;促进园林绿地增量提质,营造城乡绿色宜居空间;全面实施城市生态修复,重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市政设施智慧建设,提高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根据规划任务,提出了相应的12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http://zcjg.org.cn/show.asp?id=174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已经第32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2017年1月24日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
海口地下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http://zcjg.org.cn/show.asp?id=173     近日从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目前海口市已编制完成该市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发展规划和示范区专项规划。

  规划因地制宜提出了地下管线总体解决方案。按照“能进皆进、干支结合、区域成网”的原则,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新区与开发同步,在老城区结合棚户区和道路改造实施,逐步实现网络化、层次化。

  目前,海口市已完成了全市综合管线普查工作,建立了动态的信息化平台,编制完成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发展规划和示范区专项规划。本次示范项目位于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和美安科技新城,规划范围109平方公里,示范项目总投资约3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2亿元,计划3年建成。该项目总长44.68公里,将供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排水等管线集中于地下综合管廊铺设,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在设计标准上,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
广东:实施遥感监测 强化规划管控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省城乡规划遥感监测执法工作会议 http://zcjg.org.cn/show.asp?id=172  10月14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广州召开省城乡规划建设遥感监测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政府强化规划实施监管和执法监督的要求,部署规划建设遥感图斑核查处理工作。

  会议指出省城乡规划建设遥感监测执法系统(以下简称“省遥感监测系统”)的建成,集成了全省城乡规划、卫星影像和执法动态跟踪管理等数据和功能,首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省政府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11个城市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大范围、可视化、短周期、多信息掌握规划实施和城市建设信息,是“互联网+城乡规划”的一个成果,搭建起全省规划管理“一张图、一张网”的平台,初步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规划建设执法立体网络,意义重大。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郭壮狮副厅长介绍了省遥感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实施遥感监测的工作计划,2015年监测范围覆盖省政府审批城市总体规划11个城市中心城区和集中建设片区,监测面积6000平方千米,到2016年监测范围增加城市新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监测面积2万平方千米,到2017年监测范围扩展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监测覆盖全省域范围,重点监测城市规划区、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等区域。通报了今年首次对省政府审批城乡总体规划的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11个城市的遥感监测情况,重点覆盖城市中心城区、集中建设片区、撤县设区等区域共6000多平方千米,经遥感监测比对,将发现与城市总体规划严重不符的建设现状提取为疑似违法图斑下发各地,依法进行核查处理。通过对遥感监测结果分析,发现一些地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有总规强制性内容管控力度不足;侵占城市绿线、紫线、蓝线、黄线和城市道路红线现象,尤其是侵占绿线现象严重;突破城市开发边界,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开发建设,存在盲目扩张,“摊大饼”的现象;撤县设区区域规划管控力度较弱等突出问题。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王芃厅长指出,要正确认识规划,正视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他要求,各地要迅速行动,统一思想认识,开好头、起好步,认真组织疑似违法图斑核查处理,扎扎实实做好规划建设遥感监测工作。一要加强宣传,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单位和社会的认识,增强对规划建设遥感监测工作的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要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成立一个工作协调小组、组成一支联合执法队伍、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召开一次动员会、建立一案一档制度”的“五个一”工作要求,构建高效顺畅的图斑核查处理工作机制。各地要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规划主管部门和规划执法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紧密配合。三要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反规划建设行为。各地要对疑似违法图斑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工作台帐;要依法依规、突出重点、分类处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严重违法规划强制性内容、影响城市长远发展的违法建设,该拆除的坚决拆除。四要落实责任,重建管理秩序,重树规划权威。各地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强化规划实施管理,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大力推行“阳光规划”,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方式,让市民深度参与、有效参与规划编制、决策、实施的全过程。要深入推进城乡规划体制改革,健全“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近期建设规划为核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抓手”的城乡规划管控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王早生主任莅会指导,他充分肯定广东省规划建设遥感监测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认为广东省遥感监测工作推进迅速,率先建成省城乡规划建设遥感监测执法系统,实现了全省地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全覆盖,标志着广东省规划监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希望广东继续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入推进规划建设遥感监测工作,不断加强规划监督工作,努力营造不敢违反规划,不能违反规划和自觉遵守规划的局面。

]]>
住房城乡建设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城市生活垃圾跨界清运处理的通知 http://zcjg.org.cn/show.asp?id=171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直辖市城管委(市容园林委、绿化市容局、市政委)、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管理,规范垃圾跨界转移处置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24号)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垃圾清运处理服务准入

  (一)依法实施垃圾清运处理服务许可。从事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服务的单位,应依法取得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许可;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服务活动。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采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通过招标等公平竞争方式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单位从事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根据中标单位申请核发服务许可证。

  (二)加强垃圾清运处理服务单位资格核查。承接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服务的单位,应具备从事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相应能力并满足有关资格条件。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服务承接单位申请材料真实性审查;对服务承接单位办公场所、垃圾清运机械设备、垃圾处理设施场地等情况,要组织专家进行实地核验。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http://zcjg.org.cn/show.asp?id=170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委):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5月25日

 

 附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
住建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 http://zcjg.org.cn/show.asp?id=169

]]>
技术亮剑 远大住工助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http://zcjg.org.cn/show.asp?id=168 技术亮剑 远大住工助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67-9日,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主办、上海时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中国国际地下综合管廊产业展览会暨发展论坛”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开拓者、智造者和引领者,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称远大住工”)初次公开亮剑自主研发的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管廊技术,为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享经验、建言献策,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远大住工展位现场盛况    

]]>
关于“建筑业+互联网”困局的再思考 http://zcjg.org.cn/show.asp?id=166 鲁贵卿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大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处于“焦虑”状态。许多企业东突西进,南征北战,专注于调整经营结构,实施战略转型,寻找新的市场支点;也有不少企业在眼睛向外的同时,坚持眼睛向内,坚持不懈地地走内涵式、精细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着力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转型升级,寻找内生式发展的新动力。那么,建筑企业内生式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呢?许多优秀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信息化,试图通过信息互联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本人去年曾写过一篇短文,叫做《关于“建筑业+互联网”困局的思考》,对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最近,根据当前新的情况,我对这个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形成了几点粗浅看法,就教于业内同仁。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可以分为管理信息化和产品信息化,通常所用的企业门户、OA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以及企业综合管理信息集成平台等都属于管理信息化范畴,而计算机辅助设计、BIM技术、施工技术标准的信息化则可归为产品信息化的范畴。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重点讨论企业管理信息化。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为什么?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中,建筑企业只有顺势而为,加快“建筑业+互联网”行动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可以说,谁拥有信息互联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http://zcjg.org.cn/show.asp?id=165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规[2017]5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
(四)加快山体修复。加强对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严禁在生态敏感区域开山采石、破山修路、劈山造城。根据城市山体受损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恢复自然形态。保护山体原有植被,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重建植被群落。在保障安全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山体修复利用模式。
(五)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加强对城市水系自然形态的保护,避免盲目截弯取直,禁止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违法取砂等破坏行为。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实施控源截污,强化排水口、管道和检查井的系统治理,科学开展水体清淤,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复自然岸线、滩涂和滨水植被群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六)修复利用废弃地。科学分析废弃地和污染土地的成因、受损程度、场地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综合运用多种适宜技术改良土壤,消除场地安全隐患。选择种植具有吸收降解功能、适应性强的植物,恢复植被群落,重建自然生态。对经评估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已修复土地和废弃设施用地,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合理安排利用。
(七)完善绿地系统。推进绿廊、绿环、绿楔、绿心等绿地建设,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拓展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绿化效果。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海绵绿地,推广老旧公园提质改造,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乔灌草合理配植,广种乡土植物,推行生态绿化方式。
四、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
(八)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大力完善城市给水、排水、燃气、供热、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有序推进各类架空线入廊。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统筹规划建设基本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养老、物流配送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九)增加公共空间。加大违法建设查处拆除力度,积极拓展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完善公共空间体系。控制城市改造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根据人口规模和分布,合理布局城市广场,满足居民健身休闲和公共活动需要。加强对山边、水边、路边的环境整治,加大对沿街、沿路和公园绿地周边地区的建设管控,禁止擅自占用公共空间。
(十)改善出行条件。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推行“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打通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优化道路断面和交叉口,适当拓宽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地区的人行道宽度,完善过街通道、无障碍设施,推广林荫路,加快绿道建设,鼓励城市居民步行和使用自行车出行。改善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方便城市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鼓励结合老旧城区更新改造、建筑新建和改扩建,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增加停车位供给。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的使用推广。
(十一)改造老旧小区。统筹利用节能改造、抗震加固、房屋维修等多方面资金,加快老旧住宅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旧建筑加装电梯,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和宜居水平。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善照明、停车、电动汽车充电、二次供水等基础设施,实施小区海绵化改造,配套建设菜市场、便利店、文化站、健身休闲、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加强小区绿化,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方便居民生活。
   (十二)保护历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做好城市历史风貌协调地区的城市设计,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鼓励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改造老旧城区,保护城市传统格局和肌理。加快推动老旧工业区的产业调整和功能置换,鼓励老建筑改造再利用,优先将旧厂房用于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和创意产业。确定公布历史建筑,改进历史建筑保护方法,加强城市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
(十三)塑造城市时代风貌。加强总体城市设计,确定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山水、自然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格局,建立城市景观框架,塑造现代城市形象。加强新城新区、重要街道、城市广场、滨水岸线等重要地区、节点的城市设计,完善夜景照明、街道家具和标识指引,加强广告牌匾设置和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要。加强新建、改扩建建筑设计管理,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鼓励出精品佳作,促进现代建筑文化发展。
五、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城市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确定“城市双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要争取城市主要领导的支持,将“城市双修”工作列入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十五)创新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式,探索形成有利于“城市双修”的管理制度。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拓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增加公共空间。抓紧建立公共建筑拆除管理程序和评估机制,制止城市大拆大建。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和增加绿色空间。
(十六)积极筹措资金。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多渠道增加对“城市双修”工程项目的投入。推动将重要的“城市双修”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保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双修”项目,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十七)加强监督考核。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城市双修”工作跟踪指导,督促各城市建立考核制度,严格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工作问责。我部将研究制订“城市双修”工作评价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城市双修”实施成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审考核范围。
   (十八)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城市双修”工作的认识。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及时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认真听取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在“城市双修”中有更多获得感。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3月6日

]]>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http://zcjg.org.cn/show.asp?id=16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建筑业面临新时代发展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201710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函〔2017268号)。这也是继1994版、1998版、2005版和2010版之后的第五次改版升级。

此次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修订,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十三五”重点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升级更新。修订后的《技术》突出了工程应用的通用性与行业覆盖面,总体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适当考虑交通、市政等其他领域的需求。每项技术具有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的特点,力求全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该《技术》的颁布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应用不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引。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文本今天正式对外发布。

]]>
住建部近日印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http://zcjg.org.cn/show.asp?id=161     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现状普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任务的资金投入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用地尤其是核心区域的土地日益缺乏。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城市地面空间的重要补充,然而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和合理地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力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效益,更好发挥地下资源潜力,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规划》还提出了3个具体目标。一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工作。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二是开展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三是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

]]>